吴红燕,中共党员,2021级行政管理专业3班学生,曾任广西民族大学“红石榴”志愿服务团宣传部部长、学院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班级班长等职务,曾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铜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荣誉。
善规划则效高,劳逸相济而质优
吴红燕在入学之初便明确了自己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目的,因此她紧紧把握住每一次学习的宝贵机会,在对知识的渴求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吴红燕深知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她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业计划,寻找和总结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她认为“学习方法多种多样,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拒绝盲目模仿他人的学习方法,确保自己真的能够学进去,避免“假努力”式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吴红燕不仅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做好相关的笔记,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任务,而且课后还会制作思维导图并且结合图像记忆法梳理知识框架和脉络,总结归纳知识要点。她认为合理安排时间至关重要,在高效时段集中精力“内卷”,做到主动学习和阅读,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在每一次考试之前都会提前主动做好学科知识的复习,而在休闲空暇时间偶尔“摸鱼”,可以投入到考证、实践、课余活动中,劳逸结合,为自身发展不断积累能量。
足踏厚土则心定,肩承峻责而志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吴红燕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基层实践锻炼,不仅积极参加校园“红石榴”志愿服务团组织的深入基层的实践活动,还多次作为实习生回到家乡广西玉林实践学习。在工作中,她协助组织完成好每项基层工作,一同参与到传播青年志愿服务和传播红色文化之中,共同探索青年力量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积极履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基层的学习经历,让我以一种‘空杯心态’成为了脚下有泥、肩上有责的中国青年”,吴红燕在采访中说。通过参与多次实践活动,她不仅锤炼了自身的意志品质,还强化了实践操作以及问题解决的相关能力,切实提升了个人的思想觉悟水准。她还表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心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担当,为助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携手并肩行千里,同心协力攀高峰
山水有相逢,承蒙知遇之恩。回顾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比赛的奋斗历程,吴红燕最难以忘怀的并非比赛的胜利,而是与团队成员一起加班加点、共同筹备比赛的时光。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吴红燕所在的团队遇到了重重阻碍。一方面,由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数据有限、关键信息查阅难度大,这一过程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时间紧,任务重,团队成员难以协调时间,材料的准备与收集工作常常停滞不前。尽管困难重重,但吴红燕与同伴们还是选择迎难而上。网上相关资料少,他们便走入图书馆、档案馆搜寻查找相关文献,甚至深入偏远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信息;时间紧缺,他们就熬夜加班,压缩空闲时间,争取按时按质完成调研工作。从计划书的反复修改,到各类材料的精心准备,再到团队成员们仔细打磨材料,都体现了团队成员为在比赛上呈现最佳效果的严谨态度。那段日子里,疲惫虽挥之不去,但好在最终苦尽甘来,收获满满。吴红燕的团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回顾大学三年的青葱岁月,吴红燕说,她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优秀师兄师姐的耐心指导、鼓励和肯定,也离不开新闻传媒中心每一位伙伴的互相支持与陪伴。未来,吴红燕将继续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则,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不断虚心请教、听取建议,在成长中尽己所能地勇敢尝试,满怀热情地续写专属于她的奋斗故事。(初审:王妃 复审:韦德宗 终审:罗源)
版权所有:广西民族大学 校址:中国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邮编:530006 Email:webmaster@gxun.cn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3号 南警备 4501200086 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0601-04